第191节
&esp;&esp;第159章 社会反响
&esp;&esp;中日文学论坛上对于《孔乙己》的讨论还在继续,这篇小说字数不多,但能挖掘的东西实在是不少。
&esp;&esp;不过,相比于张如梦他们的讨论,网友们的留言则是更加的肆无忌惮。
&esp;&esp;此时,整个文学界都已经被《孔乙己》占领了,到处都是关于这篇小说的留言与讨论。
&esp;&esp;尤其是古文协会的官网评论区,更是夸张。
&esp;&esp;网友“裴屠狗”是一位网文作者,在网文界也是小有名气,目前连载的《诸界第一因》也有成千上万的读者。作为一名玄幻类网文作者,他对传统文学是非常感兴趣的,从《大唐诗豪传》开始,就一直在追叶落。
&esp;&esp;说实话,对于叶落写现代文,他从心里就有点抗拒。
&esp;&esp;但此时读完《孔乙己》之后,他却万般的感慨,他在评论区中写道:“随着社会的发展,曾经璀璨的文化,却成了阻断社会继续进步的绊脚石。刚才又读了几首刘禹锡的诗词,此时再看《孔乙己》这篇小说,这种感觉就越发的强烈。这篇小说,是在借孔乙己这个小人物,对整个封建文化的禁锢的批判。”
&esp;&esp;他这评论,很快就引起了一大片的讨论。
&esp;&esp;“这么说也不算是太对,鲁迅这篇小说抨击的其实不是传统文化,而是当时那个封建社会的传统教育与思想。当时那个社会,华夏太过腐朽了,你们看《觉醒年代》就知道了,鲁迅这帮新文化健将,最主要的矛头是对准旧的社会体系的。”
&esp;&esp;“楼上的兄弟没看懂《觉醒年代》吧?当时的新文化运动,绝地是反对复古文化的,像是白话文小说、诗词,不都是对封建文学的反击么?在他们看来,当时的华夏之所以封建,是封建文化导致的,包括文学作品。”
&esp;&esp;“别的不说,就说这篇《孔乙己》的主旨,绝对是反封建的,这没什么问题。”
&esp;&esp;网上的评论和解析,有很多都是相当深刻的。
&esp;&esp;像是叶落的头号粉丝“千里江山”,就撰写了一篇长文,从表及里的解析了这篇小说想要表达的主旨,“作者用孔乙己这个人在酒馆中的遭遇,向我们展现的是当时那个处于封建时代的社会中,像是孔乙己这样底层文人的悲惨处境。”
&esp;&esp;“这一方面是想告诉读者,当时继续接受这种封建教育的下场,就是孔乙己!”
&esp;&esp;“另外,孔乙己的遭遇也说明了,当时的社会与民众是多么的冷漠与麻木。明明都是社会的底层,可却没有丝毫的同情与怜悯。在这满堂哄笑的欢乐气氛中,我看见的只是那个封建时代底层民众的悲哀。”
&esp;&esp;“这篇小说,旨在抨击当时的社会黑暗。但在创作手法上,却是极其高明的,通篇没有描写当时社会是如何的凄惨,甚至我们在读起来的时候,还有些欢快。但实际上细细想来之后,欢快只是表面,隐藏在欢快之下的,则是那个时代的痛点。”
&esp;&esp;“千里江山”的解析,获得了极高的点赞量。
&esp;&esp;很多人都在附和。
&esp;&esp;“这篇《孔乙己》写的,特别符合《觉醒年代》中鲁迅先生的形象。”
&esp;&esp;“我对后续的作品,更加的期待了。”
&esp;&esp;“孔乙己之所以会如此的悲惨,和那个年代的教育与环境,是分不开的。他明明是读过书的人,在那个年代算是文化人,可偏偏却活的不如那些短衣帮,真是叫人唏嘘。”
&esp;&esp;“不仅被那些没有读过书的短衣帮嘲笑,还被同样读过书的丁举人打断了腿……”
&esp;&esp;“草!别说了,我怎么感觉这特么在像是说我啊?”
&esp;&esp;“说你?你有啥像孔乙己的?这又不是旧社会……”
&esp;&esp;“我大学刚毕业,找不到工作。我表兄初中就不上了,在工厂拧螺丝一个月也不少挣钱,昨儿在一起喝酒的时候还笑话我读那么多书啥用呢……今天寻思和老爸要点钱买个手机,结果被狠狠地抽了一顿……草!越说我越觉得自己像孔乙己啊!”
&esp;&esp;“???”
&esp;&esp;“不是,你这么说的话,还真有点像。”
&esp;&esp;“哈哈哈,这都什么年代了,还有人对号入座孔乙己呢?”
&esp;&esp;“(⊙o⊙)…”
&esp;&esp;“咱们就是说,你们仔细想想当代大学毕业生的现状再说话吧……”
&esp;&esp;本来吧,大家都在讨论这篇小说的文学价值,以及叶落对当时那个黑暗年代的痛斥。也有不少人津津乐道叶落对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,总之大家说的都是文学上的事。
&esp;&esp;但是,自从评论区出现一些自嘲像孔乙己的年轻人之后,风向好像就有点不对劲了。
&esp;&esp;“同样是读过书,同样是生活穷困潦倒,被没读过书的人嘲笑,被同样读过书的人欺压……操你大爷!破防了兄弟们!”
&esp;&esp;“我越来越感觉,这篇《孔乙己》不对劲!为啥会是孔乙己这个名字呢?孔乙己?恐亦己?恐怕也是自己吧!”
&esp;&esp;“我操!大神!你他么这个解说,我感觉才是真的啊!”
&esp;&esp;“不说了,没啥好说的,懂的自然懂。”
&esp;&esp;“叶老师说写现代文,就写现代文!这小说绝对够现代的!”
&esp;&esp;“……”
&esp;&esp;小说就是这样的,不同的人看,眼中会有不同的意味。
&esp;&esp;让谁都没想到的是,这篇抨击封建社会的小说,竟然在年轻人的圈子中迅速的传开了。很多解析,也都慢慢的品出了其他的意味。像是那些专门盯着叶落的视频主,本来第一时间就做了《孔乙己》的解说视频,可看到这些年轻人的解读之后,又麻溜的滚回去重新做了一期。
&esp;&esp;有了这些视频主的推波助澜,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便越发的浓厚了起来。
&esp;&esp;很多人都认为,叶落这是在借用鲁迅之口,辛辣的点评着当今社会的某些问题。
&esp;&esp;甚至,古文协会的人看了这些解析之后,都默默点头了。
&esp;&esp;“说到底,咱们不是搞现代文学的,有时候这些个理解,还不如这些网友透彻。”冯家华教授感慨着。
&esp;&esp;刘颖教授也点头,“叶老师估计是有着方面的意思的,不过他这么写,真的没事么?”
&esp;&esp;李文正主席大手一挥,“能有什么事?叶老师又不是乱写的,哪怕有些人不满意,也有文振组顶着呢。”
&esp;&esp;“我是怕文振组不满意,毕竟这影响不好吧。”刘颖教授道。
&esp;&esp;但李主席却摇了摇头,说道:“你们太小看文振组了。”